1月24日,由朱民、张礼卿主编的《变局与应对:全球经济金融趋势与中国未来》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发布。
发布会上,这本书的作者之一,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全球经济治理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晓燕表示,数据要素市场将成为全世界竞争的新高地。
会后,张晓燕就建设数据要素市场的机遇及挑战、个人如何参与到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中、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数据资源脱敏、完全剔除个人隐私信息的数据资源能为使用者带来哪些价值等话题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全球经济治理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晓燕
NBD:您在演讲中提到不同经济体建设数据要素市场的战略目标有所不同。比如,美国的目标是实现数据价值;中国把数据建设当成一个基层设施,目标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要素大市场,充分实现数据要素价值。那么,数据要素市场作为一种基础设施,能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国民日常生活带来什么帮助?
张晓燕:首先对企业来讲,数字化转型会提升公司自身的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以及服务质量。
其次对于个人,企业效率提高、竞争性加强,将使得消费者获得的产品和服务价格降低、产品质量提高、服务领域更全面。
张晓燕:数据分两种,一种是私有数据,用作企业内部的数字化转型;一种是可与上下游企业共享的数据,进行生态圈建设。这种生态圈的建设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创业者拿到相关的数据、进行企业业务拓展。
张晓燕:对于个人而言,我认为一是提升个人数据技能。在数字时代,数据要素市场对技术能力的需求较高。个人能够最终靠学习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编程等相关技能,提高个人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的实力。
二是注意数据隐私保护。在参与数据要素市场时,保护数据隐私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相关的法规,特别是关于数据隐私保护和数据交易的法规,了解数据隐私保护的最佳实践,确保个人参与的活动是合法合规的。
三是风险与挑战应对。在参与数据要素市场时,个人要敏锐地识别潜在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要保持谨慎态度,不盲目跟风。
张晓燕: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新一次的产业革命。数字化转型的挑战是,需要人才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对于国家而言,就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制定统一的标准,并且产业政策要与之保持一致。
张晓燕:数据安全看似简单,但要专业人才维护。因此,企业要做数字化转型,还面临一个问题,即人才短缺。要做到将数据数字化并运用到企业的每一个流程当中,就要专业人才。
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保证数据在各环节中流动,又要保证不泄露数据信息。解决这一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立法,二是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才操作。
NBD:我们注意到现在有一些企业以大数据交易所作为噱头,宣称可通过大数据为创业者提供企业创始人的联系方式。这种宣传是否合法?
张晓燕:若企业创始人同意该企业把数据给第三方使用,就是合法的。如果没有征得他人同意,就使用他人的数据,就是非法的。
NBD:在演讲中您提到数据要素市场的全流程包括:采集原始数据-通过筛选、清洗、标准化原始数据形成数据资源-经储存、传输算力技术形成数据要素,并最终产生经济效益。那么,经过筛选、清洗、标准化的数据资源,是已经剔除了全部个人隐私信息,还是能跟根据交易双方的需求个性化地保留部分个人隐私信息?使用者能够从这些不附带个人隐私信息的数据资源中得到什么?
张晓燕:这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数据的用途、隐私法规以及双方的需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大多数情况下,经过筛选、清洗、标准化的数据资源应当剔除或脱敏全部个人隐私信息,尤其是在涉及敏感数据(如个人健康、财务状态或位置数据)时。这是为了遵守数据保护法规(如欧盟的GDPR或中国的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法),确保个人隐私安全。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果数据的使用目的需要,且数据处理方已经获得数据主体的明确同意,可以保留部分个人隐私信息。例如,一个为个人推荐产品或服务的应用可能需要保留一些个人隐私信息来提供更定制化的服务。
即便是不包含个人隐私信息的数据资源,也能提供丰富的价值。例如,匿名化的用户行为数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了解市场趋势、消费者偏好和行为模式。匿名的健康数据能够适用于公共卫生研究和政策制定。此外,聚合的经济数据、环境数据等,虽然不包含个人隐私信息,但对于理解宏观趋势和制定策略至关重要。